114.第114章

大明武侯. 故筝 5214 字 3个月前

儿子进宫来了,自然要见,这边还有个督工大儿子宫殿的,那也要见。所以便有太监来将他们二人一同请去了。</p>

跨进大殿的时候,陆长亭一眼便能瞧见那个伏在案上工作的声音。许是伏案的动作维持得有些久了,听太监报他们来了,朱元璋猛地抬起头来,面上瞧着像是还有些晕眩。</p>

“嗯,先过来。”朱元璋低声道。</p>

于是陆长亭和朱棣上前去了,等他们站定以后,朱元璋都还没有立即说话,陆长亭便知道他这是在平复刚才那阵晕眩呢。</p>

这皇帝,果然也不是人人都能干的活儿。</p>

半晌,朱元璋才出声道:“老四这几日休息得如何了?”</p>

朱棣点头微笑道:“劳烦父皇挂念,如今已经精神极了。”</p>

“那就好,许久不曾见你,我瞧你又长高了不少。”朱元璋笑了笑,倒是一派慈父模样,口中说的也都尽是家常话,倒是没有陆长亭想像中那样的皇室该有的味道。但是仔细一想,本来也该是如此。老朱家都是很有小家庭风格的,明朝的皇帝们也并非时时都端足了架子,他们也会在日常中自称“我”,也会做些接地气的事。</p>

朱棣依旧笑道:“父皇敏锐。”</p>

朱元璋意犹未尽地还和朱棣说了好久的话,真真是闲话家常。</p>

原本陆长亭还觉得气氛挺好的,恰好这时候太子朱标来了,朱标高高兴兴地喊了声“四弟”,然后便走到了朱元璋的跟前来,朱元璋面上神色越见柔和,出声道:“今日来得早了些,身子如何?我让人送了食物到你宫中去,怎的太监回来说没用?”</p>

朱标温和笑道:“是太子妃亲手做了些吃食,我早早带着允炆一起用了,后头父皇令人送来的食物,自然是用不下了……”</p>

朱元璋皱眉:“那得让她按太医嘱咐下的去做。”</p>

朱标点头称是。</p>

陆长亭瞧着这父子二人之间的对话,这才终于察觉到,为何朱棣和洪武帝说话的时候,气氛显得有些怪异了。朱棣和朱元璋说话,那分明就是分别许久,对儿子都不熟悉了,这才有了这些看似关怀但实际算不得如何亲近的问话。什么休息好了吗,长高了吗,在封地如何?你若是换个八卦邻居住隔壁,他也能问你这样的话来。</p>

相比之下,洪武帝面对朱标时更为慈和不说,言语间更显熟悉和亲近,而朱标更是如此,在洪武帝跟前,仿佛将洪武帝当作民间普通的父亲一般。</p>

之前朱棣回答的时候,却是看似挂了笑容,实则回答都很简练,可以说是较为公式化的。</p>

种种心思从陆长亭的心底闪过,面上他却就是个一言不发的背景板。</p>

直到那厢朱元璋和朱标说完了话,他才转过头来,又问:“长亭怎么和老四在一处?难道在北平时,你们便认识了吗?”</p>

朱棣点头道:“回父皇,陆长亭在我府上做事。”</p>

朱元璋点了点头,倒是对这个结果不奇怪,毕竟陆长亭也说了自己父母双亡,若是背后没有个托着的,那他怎么能舒舒服服地活到现在?还养成这般出色的模样?</p>

就在这个时候,朱元璋突然将话题扯回到了朱棣的身上:“你年岁也不小了,你二哥都有子嗣了。若是你无相中的女子,待明年开春后,我便将沐英的女儿指给你如何?”</p>

陆长亭眨了眨眼。</p>

沐英???</p>

难道不应该是徐达吗?</p>

朱棣微微皱眉,道:“女子如何能受得了北平的艰苦?”</p>

“怎会受不了?北平那样多女子,是如何活下来的?”朱元璋想不通自己的儿子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p>

“那些都是北平世代生活的,自然不一样。”朱棣摇了摇头,道:“沐英乃是开国功臣,父皇的得力臣子,儿子娶了他的女儿,带到北平去,若是苦了他的女儿,这是结亲还是结仇呢?”</p>

朱元璋眉头皱得更紧:“你这说的是什么话?皇家要他一个女儿,乃是他之大幸!能跟着你前往北平,那也是他沐家的福气!”</p>

说来说去,其实就是女子之命实在轻贱,在这等君臣博弈之中,算得了什么?</p>

陆长亭记得历史上的沐英是个聪明人,表现得对皇帝很是尊敬服从,因而那么多开国功臣都死了,沐英的下场倒是还不错。</p>

只是陆长亭着实不记得,这位镇守云南的西平侯,哪里有个女儿了?不过……以古时候对女子的不重视程度,也有可能只是记下了儿子的名字。</p>

朱棣还是摇头道:“娇滴滴的女子,去了北平还不知道会成什么模样?”</p>

“那你想如何?一辈子也不成亲吗?”朱元璋有些怒了,“朕也是为你好,若有王妃随你去北平,至少你身边也有照顾之人。那沐家如今镇守云南,沐家的女儿想必也是吃得了苦的……”</p>

朱棣此时却是突然道:“父皇,若是真要娶妻,不如由儿子自己来挑吧。”</p>

朱元璋皱眉:“你想挑谁?”</p>

“信国公有个族弟,在北平任职,此人有一子一女,他的女儿便是在北平长大,不如便定下她吧。”朱棣淡淡道,语气沉稳得很。</p>

朱元璋这会儿倒是不怒反笑了:“从前我还当你不通男女之事,比你弟弟都不如,原来这是心底早已有了人,还憋到今日才说……那么这个女子便是信国公的侄女了……信国公膝下无女,若是侄女倒也如亲女一般……”朱元璋低头思索了起来。</p>

陆长亭猜测,洪武帝这时候思考,绝不是在思考这个姑娘如何,是否适合朱棣,他是在思考,让信国公汤和的侄女儿嫁给朱棣,是否能起到相应的作用……</p>

皇帝的子女,多半都是用于联姻,巩固皇权与兵权之间的联系。</p>

当初徐达的女儿嫁给朱棣也正是如此,只是这一世不知为何,徐达似乎没有女儿,只有儿子。</p>

徐达显然比汤和更厉害,不过徐达死得早,也没什么大用,反倒是汤和极为长寿,足足活到了七十岁,在诸多开国功臣之中,这可着实太难得了。之后汤和还会加入攻打乃儿不花的队伍。据说野史记载,朱棣领命打乃儿不花的时候,汤和这等老将,还不大能瞧得上朱棣。若是有了姻亲关系,届时汤和必然是对朱棣知无不言的罢。再想一想,汤和告老还乡之后都是被恩准到中都修建府邸。而汤和的儿子全都死光了,必然更会竭力帮助朱棣这个侄女婿吧……</p>

陆长亭觉得细细一合算,还……挺有缘分的!</p>

若是没了徐达,有汤和也不错。</p>

只是这番理智地分析完之后,陆长亭总觉得心底怪不舒服的。</p>

像是……就像是有什么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突然间没有了一样……</p>

陆长亭不知不觉地便沉浸在自己的思维中了。</p>

朱元璋还在思考。</p>

倒是朱标没那么多心思,他笑道:“四弟难得有喜欢的女子,不如父皇便允了他吧。”朱标可不如朱元璋的远见,当初朱元璋为皇权扫清开国功臣的时候,朱标便很是难以理解,甚至多次劝谏,那时候还有马皇后在世,两人合力,还真劝住了不少朱元璋的行为。那时候朱标没这么敏锐,这时候也还是一样。</p>

此时朱标都已经出声了,朱元璋若是再不说话,那便是有些不像样子了。</p>

“罢了,那便遂了你的意,待年后我便下旨赐婚。”</p>

回过神来的陆长亭,这会儿更是难受了。</p>

这话怎么听都怎么觉得不顺遂……</p>

日后燕王府就要多了个燕王妃了啊……多个燕王妃了啊……这句话就跟车轱辘似的,在陆长亭心底来回地转悠,心底就跟被碾过似的,不舒服极了!</p>

此时朱棣却是很严肃地更正道:“不是喜欢,只是儿子觉得,此女在北平长大,正好。”</p>

朱标笑道:“四弟害羞,不愿承认吧。”</p>

朱元璋也跟着被逗笑了起来:“头一次成亲,你从前也是如你四弟这般……”</p>

那厢朱标和朱元璋又父子情深去了。</p>

陆长亭还在这厢忍不住皱眉呢。</p>

朱棣这时候突然回头来看了他一眼,看得陆长亭一头雾水,心底也更为不痛快了。你要娶燕王妃你看我干什么啊?</p>

“好了,老四便回去休息吧,这几日长亭也辛苦了,也回去好好休息。”</p>

朱标在旁边补了一句:“也好好看书。”</p>

朱元璋笑了:“说的是,待日后,你便可成为太子麾下得力之人。”朱元璋对陆长亭是当真欣赏的,不是因为陆长亭的风水本事有多好,而是在他看来,这个人的可塑性极强,又有原则,不卑不亢,想来甚是合太子的脾胃,若能为太子所驱使,也是一桩好事。</p>

朱棣带着陆长亭告了辞。</p>

待出来之后,陆长亭总觉得朱棣的面容似乎冰冷了许多,连带着五官都显得锐气了起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