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东京春雨

蔡源、张行衍、张纯孝态度稍好,也只是拱拱手,一字不吐。

“杜尚书,您与金使脸上的淤青是怎回事?可是动手了?”

“杜大人,河间、深州两府归属问题可议定?”

面对闹哄哄的记者们,年轻些的杜兆清只以沙哑嗓音道:“暂时无可奉告。”

他竭力逃出包围圈后,走在最后的楚王又被围在了门口。

“王爷,讲两句吧”

陈初站在台阶上,望着下方熬得双眼通红的记者,终于道:“经过坦率沟通,齐金两国充分交换了意见,增进了两国的互相了解。对于金国某些不合理的诉求,我方持保留意见,并保留做出进一步反应的权力!我方已保持了最大限度克制,希望金国可以与我方一道相向而行,避免两国再陷战火!”

底下各报馆记者手持炭条,唰唰唰记录下楚王的讲话。

趁着这个机会,陈初在长子和白毛鼠的护拥下快速走出包围圈。

少倾,七曜刊主编邹正道从属下手中接过完整记录楚王所说每一个字的笺纸,认真看了好几遍.

这些字,他明明都认得,偏偏组合在一起后却看不明白了。

邹正道搔搔头,朝旁边五日谈驻东京主编柳长卿问道:“柳先生,楚王说的是甚意思?”

“家师这讲话,初看平平无奇,实则大有深意!”

“呃那楚王到底是啥意思?”

“咳咳,我资质愚钝,尚未参透,需回去后好好研究一番!”

“.”

邹正道看了一眼柳长卿搞了半天,你这楚王的学生也看不懂楚王讲了甚啊!

反正大伙都看不懂,第二天的报纸,干脆都将楚王谈话原文刊印了出去。

算是给了众多关注和议的读者们一个交代。

三月初三,谈话见报后,广大读者同样一头雾水。

倒是淮北军中毕业于蓝翔学堂通识科的罗星,拿到报纸后,向袍泽们解释道:“‘坦率沟通’是说双方分歧很大,没办法谈;‘充分交换了意见’说的是双方各说各的,吵的很厉害;‘持保留意见’,是说咱们不同意金国的某些要求;‘保留做出进一步反应的权力’,意思是不服再干”

五团三营营长杜三郎当即哈哈笑道:“咱王爷果然是走过江湖的,连和议都要搞一套旁人听不懂的黑话出来,哈哈哈。”

初三这天,两国使团仅仅休息了三个时辰,就再次坐在谈判桌前。

不过,双方分歧过大,起初几日没谈出任何结果。

像是取消‘父子之邦’这种实际意义不大的称号,双方尚能达成一致。

难点集中在齐国要求将金国定、保、雄、莫四州变为两国共管之地,以及要求金国支付战争赔偿。

站在金国角度,四州两国共管的条件,不管是南京路世家代言人韩企先,还是代表了金帝的李俦,亦或军方完颜亮的嘴替完颜乌堵补,都不可能答应。

不过,这本来就是齐国‘漫天要价’抛出去的饵。

经过一段时间的拉扯,齐国终于在三月初七这天率先‘让步’,取消了四州共管的提议。

可随后,又在赔偿一事上卡了壳。

完颜乌堵补坚决不同意支付赔偿,李俦有心早早促成和议,却也不敢在此事上松口金国立国二十余载,历来都是别国向大金付岁币财帛女子,何时向别国赔过钱?

<div class="contentadv"> 若他开了这个口子,本就已处境艰难的金帝,只怕会更不得军心。

对此事最关切的要属韩企先,毕竟他侄子及数千部曲还在阜城关着呢。

和议不成,韩尝必然回不去但韩企先碍于说话分量不够,一直不曾表态。

和议再次陷入僵局,杜兆清颇为恼怒,曾道:“我方放弃四州共管,已做出了极大让步。贵国若坚持这般,还有甚好谈?”

随后,三月初八、初九两日,两国使团依旧每日按时按点抵达鸿胪寺,见面后却大眼瞪小眼谁都不开口。

‘闭口和议’两日后,金国使团干脆留在驿馆内不出门了。

好嘛,既然文的谈不下去了,那就要亮亮‘武’的拳头了。

三月十二,白毛鼠亲自带楚王手令抵达河间、沧州。

两日后,彭二率三千将士自河间泅渡滹沱河,爆破组一日陷高阳,三日后围易县。

小辛率部北出沧州,连下永清、固安、良乡,距离金国南京府不足八十里。

在齐国河北路吃过大亏的郭安部,龟缩城内不敢出。

消息传回,韩企先坐不住了

三月二十六,小雨。

入夜后,灯火通明的亭台楼阁被迷蒙雨丝一淋,犹如披上了一层虚焦滤镜,恍恍惚惚,如梦如幻,不似人间。

丰乐楼内,更是将人间富贵彰显到了极致。

挑高前厅一角,董记缎庄的东家董添宝正在宴请几位商事上的伙伴。

众人都知晓,近来董老板心情颇为舒畅当年丁未老父被戕之仇,楚王帮他报了,听说老董最近还搭上了某位豪商的线。

几杯酒下肚,终于有伙伴问道:“董掌柜,前几日我听老王讲,您与一位淮北豪商正在谈大生意,若有门道,莫忘了带兄弟们一起发财啊。”

这句话,登时吸引的桌面上所有人都看向了董添宝。

董添宝也不藏私,呵呵一笑道:“我召集诸位本就是为了此事。前些日子,老朽通过亲家搭线,结识了颍州常先生.”

有一人当即露出了惊讶神色,脱口道:“可是那颍州常德昌?”

“正是此人!”董添宝露出几分自得笑容。

这常德昌,是近年突然崛起的齐国巨富,产业涉及甚广除了参股鹭留圩农垦某些二级场坊外,还参与了河北路牛马市、皮革鞣制等生意。

除此外,他还是淮北商团中,最早经营淮北军战后战利品拍卖、收购的商家之一。

能做这种生意,自然说明他和淮北军关联甚深。

常德昌也不讳言,经常向人讲起,当年他还是名行商时,前往桐山参加首届西瓜节,路遇朗山某恶霸家族沿路设卡盘剥,事后,一名桐山小马快帮他出头讨回被讹钱财的故事.

那名小马快,便是如今的楚王。

而朗山某恶霸家族则是早已烟消云散的原蔡州都统郑家。

这种陈年故事,历久弥香.由此得窥人生际遇之奇妙,常德昌说起这些,既为楚王立了‘不畏强权,一心为民’的人设,同时也是他的护身符。

生意做大了,自然担心被人觊觎,但楚王微末时的贫寒之交,谁敢打他主意?

众人短暂在心中回忆了一下常德昌来历,不由热切道:“董掌柜,您可是与常先生有大买卖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