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之要,首在得人。
大理初定,百废待兴,正是招贤纳士之时。
诸葛亮自然是不会忘记的。
三十六洞联姻大明后,大理城各处便张贴出招贤令。
告示前围满了各族百姓,识字的书生高声诵读:
"大明奉旨招贤,凡有才德者,不论出身,不计前嫌,皆可自荐……"
消息如春风过野,很快传遍大理,深入南蛮各地。
而就在招贤令颁布的第一天,诸葛亮于府衙批阅文书时,便迎来了第一位投效的能人。
来人正是三十六洞第一猛将突兀骨。
他今日未着战甲,只穿一身蛮族传统服饰,可那身天生的鳞甲在阳光下依然隐约可见,仿佛龙鳞隐现,凛然生威。
更令人惊异的是,这位曾经叱咤南疆、令敌闻风丧胆的猛将,此刻竟恭恭敬敬地躬身行礼。
只听他声音如雷,却带着前所未有的谦卑:
“诸葛先生,突兀骨愿效犬马之劳!”
诸葛亮搁下笔墨,连忙起身相扶:
“将军这是何故?”
“你已是三十六洞洞主,何须行此大礼?”
突兀骨抬头,目光灼灼如星火:
“先生,那洞主之位,我已让给兄弟。”
“这些时日,我亲眼见证先生之风度——运筹帷幄,仁德待人,治军严明,抚民以诚。”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了几分,却愈发坚定:
“我突兀骨一生桀骜,从未服人。”
“但先生之风范,让我心悦诚服。”
“突兀骨愿追随先生左右,哪怕为一马前卒,也在所不惜!”
诸葛亮凝视着他,见其目光真诚,言语坦荡,不由得心生感慨。
他深知此人之能——身长丈二,力能扛鼎,浑身鳞甲刀枪不入,更兼修为已达渡劫境,千军万马之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确实是难得的万人敌。
“将军请起。”
诸葛亮羽扇轻抬,语气温和而郑重。
“既然将军真心来投,亮岂有拒之之理?只是……”
“先生放心!”
突兀骨声如洪钟,震得梁上微尘簌簌而落。
“既投大明,自当遵守军纪。”
“我虽粗鲁,却并非不知这些。”
“从今往后,先生所指,便是我兵锋所向!”
诸葛亮含笑点头:
“好,既然如此,就请将军暂任帐前先锋,待他日立下战功,再行封赏。”
“末将遵命!”
突兀骨抱拳行礼,声震屋瓦,转身大步而去,步履间自有虎狼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