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元就此时点头:“没错。传令,全军出击,再次合围月山富田城。另外,传令下去,此次允许接受尼子家的投降。但只接受主动出城投降者,若负隅顽抗,城破后依旧屠城。”允许投降这道命令将成为压垮尼子家的最后一根稻草,城中早已绝望,只要有投降这条生路,他们必然会纷纷倒戈。
数万毛利军再次对月山富田城形成合围,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毛利军没有立刻强攻,而是在城外竖起了数十面旗帜,上写“投降免死、顽抗屠城”。旗帜竖起的当天,便有两名尼子军足轻队长,带着士卒,偷偷溜出城池,向毛利军投降。
消息传回城中,士卒再也无法抑制心中的求生欲。第二日清晨,尼子家的谱代重臣龟井秀纲,带着三百余士卒向毛利军投降。龟井秀纲是尼子家的元老,他的投降,彻底点燃了城中的投降风潮。
“主公,龟井大人、秀久大人都投降了,现在城中只剩下不到两千人,我们……我们还是突围吧!”山中鹿之介跪在尼子义久面前,声音带着一丝哽咽。他知道,尼子家已经回天乏术,再守下去,只会徒增伤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尼子义久坐在天守阁主位上,眼神空洞。他看着空荡荡的议事厅,想起了宇山久兼的死,想起了家臣的倒戈,想起了祖上的辉煌。那时的尼子家,足足统领十一国,可谓威震西国,如今却落得如此下场。
“突围……还能去哪里呢?”尼子义久喃喃自语,声音中满是绝望,“外面都是毛利军,就算突围出去,也是逃不掉的。更何况,家臣都投降了,就算逃出去,又有谁会跟着我呢?”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下方的毛利军营帐,心中做出了最后的决定。
永禄八年(1565年)秋末,月山富田城的门缓缓打开。尼子义久身着素色和服,双手捧着尼子家的家纹旗帜,走出了城门,他决定投降。身后,山中鹿之介手中最后的千余士卒,手持武器却没有反抗。他们知道,这是尼子家的最后时刻,反抗已无意义。
毛利元就站在毛利军阵前,看着缓缓走来的尼子义久,眼神平静。这个曾经统领十一国的尼子家,如今却成了自己的手下败将,历史的无常在此刻体现得淋漓尽致。
“尼子义久,你可知罪?”毛利元就开口问道,声音威严。
尼子义久跪在地上,将家纹旗帜举过头顶,声音沙哑:“知罪。尼子家抵抗毛利家,罪该万死。只求毛利大人饶过城中百姓士卒,他们都是无辜的。”
毛利元就看着他,沉默片刻,缓缓说道:“可以,但你作为尼子家家督,必须随我回安艺国。月山富田城的尼子家臣,若愿意归顺毛利家,可照旧保留领地;若不愿归顺,可自行离去,但不得再与毛利家为敌。”
尼子义久磕头致谢:“多谢开恩。”
随后毛利军开进月山富田城,城中百姓没有惊慌,反而纷纷走出家门跪伏在地表示臣服。他们早已厌倦了战争与饥饿,只希望能早日过上安稳的日子。山中鹿之介看着这一切,心中悲痛欲绝却也无能为力。
尼子义久被毛利军押往安艺国,离开月山富田城时,他回头望了一眼这座陪伴了尼子家数代的城池,泪水从眼角滑落。他想起了祖上开创基业的辉煌,想起了父亲尼子晴久与毛利家的数次交锋,想起了自己坚守城池的执念……
若当初听从山中鹿之介的建议选择突围,尼子家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可如今,一切都已无法挽回。山中鹿之介没有选择归顺毛利家,他带着十数名忠诚家臣偷偷离开月山富田城,前往隐岐岛。那里是尼子家旧地,他希望能在那里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以为尼子家报仇雪恨。
毛利元就站在月山富田城天守阁上,望着远处群山,心中感慨万千。一切终于还是以毛利家胜利告终,儿子毛利隆元如果能够看到,该有多好。随着尼子家灭亡,毛利家彻底掌控出云国,加上此前占领的安艺、备后、备中、周防、长门等国,毛利家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地方霸主,势力范围横跨七国,足以与九州大友家、近畿三好家分庭抗礼。
“父亲,接下来该如何应对?”小早川隆景问道,“近畿三好家弑杀将军,天下大乱;九州大友家正在攻略伊予,我们是否要趁机...”
毛利元就闻言缓缓摇头:“暂时不必。尼子家刚灭亡,出云国统治还不稳定,我们需要先安抚民心,整顿领地。至于近畿与九州的局势,先观望一段时间。乱世之中,稳扎稳打,才能长久。”
尼子家基业终究还是在时代浪潮中崩塌,而毛利家崛起不过是战国乱世又一场权力更迭的开始。这座西国第一坚城,见证了一个家族兴衰,也见证了战国时代最残酷的生存法则。要么崛起,要么灭亡,没有第三条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