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妖后文定

文定王后死死盯着眼前的儿子明宗,嘴唇颤抖着,却发不出任何声音。她看到儿子明宗眼中的憎恶,那是压抑了二十余年的恨意,如今终于有了彻底爆发的机会。她清楚而不甘的知道,自己的时代,已然彻底结束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是夜,文定王后尹氏病逝,享年六十五岁。消息传出,汉城百姓纷纷涌上街头,尽情的放起了鞭炮,尹氏外戚的宅邸外,甚至有无数人群起扔石头进行泄愤。而明宗李峘,在送走了这位他憎恶半生的母亲后,终于露出了他隐忍多年的锋芒。

文定王后去世的第二天,裴智彬便上呈了一份厚厚的账册,这份账册从釜山浦一路走进了景福宫。账册详细记录了尹氏外戚近十年的罪证,从尹元衡侵吞国库白银,到尹氏党羽强占民田,再到收受商人贿赂的明细,每一页每一条都附有确凿的证据。

“殿下,这些都是臣等这些年收集的。”裴智彬的账册呈送给明宗面前,众人语气恭敬但无不压抑着怒火,“尹元衡昨日已被控制,但其党羽仍遍布朝野,若想彻底清算,还需借助上国的威望才好。”

明宗接过账册,随意翻了几页,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他自然知道,这份账册背后,是裴智彬等人多年的心血。更重要的是,他非常明白,这几年支撑他笼络朝臣、收买禁军的资金,全部来自裴智彬的商路收入。

当文定王后的外戚打压裴智彬时,明宗暗中联系并给予了承诺,他日亲政必当回报的保证自然是作数的。裴智彬的出身以及表现,自然获得了朝堂众人的一致认可。“上国那边,可有消息?”明宗如此问道,目光却望向窗外。他口中的上国,自然指的是同样刚经历皇位更迭的明国。

“回殿下,明国世宗皇帝驾崩,新帝继位改元隆庆。”李滉从旁答道,“臣以为,新帝早年因‘二龙不相见’的规矩,一直被在王府无缘得见天颜,隐忍多年才得以继位。殿下与新帝的处境,何其相似耳!”

明宗闻言眼中一亮,他瞬间明白了这话语中的意思。隆庆也是从隐忍中崛起,想来必然能够理解他的处境。若能得到明国的册封与支持,他的清算行动,便有了顺天应人的合法性,再也无人敢质疑。

“再派使!”明宗当即下令,“国书中要详述尹氏的罪行,以及孤亲政后的举措,请求上国赐下诏书,支持我等清算乱党。”李滉躬身应诺,他知道,这不仅是明宗的机会,也是士林派的机会。只要得到明国的背书,朝鲜政局稳定,他们的一切都能迎来转机。

上书与悼祭的使臣一道返回朝鲜,同行的明国使者带来了隆庆的诏书。诏书明确表示“朝鲜乃大明藩属,除奸安邦,朕甚嘉之。”这就够了,这一句就够了。有了明国的强力背书,明宗的清算行动将变得毫无阻力。

裴智彬也从一介闲散勋贵被破格超擢为院副使,此刻再也无人会敢于在他的面前提及先祖于燕山君时期的旧事。阿苏惟将当年的投资总算没有白费,裴智彬站稳脚跟后同样需要商路的支持,这一次他们的商路要遍布朝鲜八道。

裴智彬的崛起,为阿苏惟将的商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裴智彬的推动下,朝鲜朝廷颁布了一系列利好政策。毕竟赚钱嘛,没有人会嫌弃钱多的。更遑论,无数想要借机讨好裴智彬的商贾,自然借此输送利益以求庇护。

阿苏惟将在阿苏神社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宴会,他尽可能的邀请了九州的各路豪族与商贾茶人。宴会上,他借机展示了从朝鲜运来的各种珍稀特产,除却朝鲜特产之外的女真产物,更是引得众人惊叹不已。

宴会的欢呼声中,窗外月光洒进庭院,照亮了阿苏神社的鸟居。阿苏惟将望着月光,心中清楚:这场商路的转机,不仅为阿苏家带来了财富,更让他在九州的政治格局中,占据了更重要的位置。

毕竟一个对外联络着明国、朝鲜和女真的存在,一个对内影响龙造寺、大友、毛利乃至于京都的存在,谁又会闲着无聊与它作对呢?况且,阿苏惟将一直展示着对外合作的态度,这个范围甚至包括着垄断与琉球商贸的岛津家。

然而不待阿苏惟将沉浸欢乐,裴智彬传来的另一消息却让他有些沉默。裴智彬从汉城寄来的急信,信笺展开,裴智彬的字迹透着难掩的欣喜。明宗无子,念及他的功劳,欲纳妹裴氏入宫。此事既为殊荣,亦能巩固他在朝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