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年代年味十足,虽然许毅家初一初二都不需要走亲戚,但并不影响他体验过年的味道。
村子里每天都热热闹闹,炮声不断,仿佛人都在这个时候全都聚集在了一起。
换作平常时候,就从来都没有这么热闹过。
在许家村这样的落后山村,走亲戚一般都拉着木架车,车子里面能放好多礼物,还能让小孩子坐进去,免得踏雪走路,倒也方便。
只是,拉车的人要吃苦,好走的路段,就是家里的男人拉车,女人就在一旁跟着,若实在觉得对方拉的顺溜,有时候还坐上去歇一会儿。若是遇到难走的路段,就要夫妻俩前拉后推,两个人相互配合,磕磕绊绊地去走亲戚。
过年最快乐的还是小孩子,多少都会得些压岁钱,也比平常吃的更好些,家里多半还会给添新衣裳。
得了新衣小孩,就穿出来,到大街上跟自己的同伴炫耀,叽叽喳喳地卖弄。
都是小孩子,也不担心被笑话,倒是成年人,看着炫耀衣服的小孩子,总觉得傻兮兮的,有点好笑。
八十年代的农村家里普遍比较贫穷,有好多家庭的小孩过年也没有新衣服添,顶多能吃上几顿小麦面馒头,减少了杂粮的食用,又能得几毛的压岁钱,也心满意足了。
但这样的事情,许毅关注不到,他家现在是万元户,随随便便一出手,就给了蜜儿六块压岁钱,这笔钱,都够足够贫苦的家庭过一个年了。
初二的清晨,鸟雀叽叽喳喳地叫着,山村路上人来人往,走亲串友,络绎不绝。
许毅站在院子里,对金雕的树屋喊了几声,金雕听到之后,用爪子扒开门,探出脑袋来。
许毅知道金雕没问题,摆摆手,金雕暂时没有想进食的样子,又用爪子关上了门。
这时,只听见蜜儿在门口和几个小孩子说话,嘚瑟道:“昨天晚上我姐夫和姐给我压岁钱了?”
接下来是一个小男孩的声音:“压岁钱吗?那你得了多少压岁钱?”
蜜儿比划着一个手势:“六块钱。姐夫给我三块,姐也给我三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