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步:微观结构与成分光谱分析。
他使用分子级探针,极其小心地从每管药剂中吸取了皮升(picogram)级别的样本。
· 对于星璇蓝药剂,他动用了低温冷冻透射电子显微镜,在接近绝对零度的环境下观察其纳米结构。发现那些蓝色光点实际上是某种蛋白质-能量复合体,内部包裹着极度复杂的、类似DNA双螺旋但更加精巧的多链结构,这应该就是所谓的“反解程序”本体。
同时,利用质谱仪和核磁共振谱仪,他初步分析了基质的成分:多种高纯度缓冲液、用于稳定复合体的特殊磷脂、以及一种从未见过的、充当能量源的有机-无机杂化晶体微粒。
· 对于灵魂乳白药剂,他采用了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离并鉴定了其中的主要成分。发现其核心是一种经过多重修饰的神经酰胺衍生物,其上连接的极性基团能够特异性识别并包裹精神污染产生的异常电信号。
同时,药剂中含有多种神经营养因子和血脑屏障穿透增强剂,确保其能有效作用于大脑。
第三步:信息解码与程序逆向工程。(重点针对星璇蓝药剂)
这是最困难的一步。龙天将分析焦点完全集中在星璇蓝药剂中那些承载“反解程序”的复合体上。
· 他尝试使用原子力显微镜进行更精细的“阅读”,试图解析那多链结构内部的信息编码方式。他发现这些结构并非静态,而是在不断进行着微小的重构和计算,仿佛一个微型的生物计算机。
· 他调动了实验室的量子计算辅助模拟系统,将扫描到的结构数据输入,尝试构建其动态模型,并反推其工作原理。模型显示,这套“程序”能够像钥匙一样,精准插入被污染的基因序列中,通过一种模板指导的同源重组机制,将错误的片段“剪切”、“替换”成正确的序列,同时释放能量瓦解污染结构。
· 他疯狂地记录着每一个细节:复合体的自我组装逻辑、能量供应系统的设计、程序执行过程中的能量波动特征……大脑如同超频的处理器,海量数据涌入,又被迅速整合、分析。他试图找出合成这些复合体所需的具体原料、反应条件、以及那最关键的“程序”信息是如何被编码和导入的。
第四步:合成路径推演(二重推演)。
(对于目前的龙天来说,二重推演就是在推演中推演)
基于成分分析和结构反推,龙天开始在心中构建合成路线。
· 星璇蓝药剂: 需要先合成那种作为能量源的有机-无机杂化晶体;然后培养或合成出作为“程序载体”的蛋白质骨架;最关键的一步,是如何将设计好的“反解程序”信息
(很可能是特定序列的能量代码或物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