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杨舟抬眸望向为首那位老人,心中暗潮翻涌。谁能想到,那个将天下搅得天翻地覆的程尚鹄,竟是他的儿子。
“你便是那位人称‘白马将军’的林昭?”刑部尚书邓晖出声问道。
“末将仅是龙朔关守军副将,‘白马将军’不过是外人谬赞,当不得真。”陈杨舟语调平稳,不卑不亢。
“当初拓跋哲扬言屠城,陛下曾下旨传召,你却迟迟未至——那时,你究竟身在何处?所做何事?”
陈杨舟稍作沉默,随即如实禀报:“为牵制拓跋哲主力,末将奉命率五千精骑迂回北上,直取哈拉林,捣了拓跋哲的老巢。”
几位尚书大人闻言,彼此对视一眼,顿时明白了拓跋哲为何对此人恨之入骨,誓要杀他。
北渊大军虽随拓跋哲南下,但都城必定要留兵驻守。而此人竟能在如此短时间内一举破城,实在非同凡响!
“你是如何拿下哈兰林的?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拿下,可绝非易事。”兵部尚书何通饶有兴致地问道。
陈杨舟:“末将当时与北渊阿拉部族结为同盟,助他们拿下哈兰林后,我军便立即撤离。北渊腹地偏远,拓跋哲既已倾力南下,绝无轻易回师之可能。此举虽不能尽解边关之急,却足以牵制其主力、乱其部署,使他难以全力进犯。”
“妙哉。”何通点头称许。
难怪拓跋哲誓要杀他。若换作自己是拓跋哲,恐怕也会作出同样的决定——既为杀一儆百,也因这人确有过人之能。
只可惜……
何通想到此处,看向陈杨舟的目光中不禁带上一丝惋惜。
刑部尚书邓晖接着问道:“你可知陛下此次召你入京,所为何事?”
“末将知道,在重返大夏境内之时,便已明白。即便陛下未下旨召见,末将也自当上书请命——以末将一人之性命换得千万百姓安宁,末将觉得值!”
邓晖闻言,眼中掠过一抹毫不掩饰的赞许。
此人能如此识大体、明大义、不惜己身,倒是省心不少。
“只是末将觉得……”陈杨舟略作迟疑。
“嗯?有何见解,但说无妨。”邓晖抬手示意。
“末将认为,此事……须得足够高调而行,不宜隐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