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孟子曰: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僻邪侈,无不为己。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如是观之,财产之关系于人,不亦大乎?
译文:
孟子说:“有固定产业的人会有稳定的道德观念,没有固定产业的人不会有稳定的道德观念。如果没有稳定的道德观念,就会放纵邪僻、为所欲为,没有什么坏事做不出来。”
管子说:“粮仓充实了,人们才会懂得礼节;衣食充足了,人们才会明白荣辱。”
由此看来,财产对人的影响,难道不是很大吗?
注解:
“恒产”指土地、房产等固定产业,“恒心”指稳定的道德操守与处世态度,孟子此语出自《孟子·滕文公上》,是儒家经济伦理的核心观点。
管子的话出自《管子·牧民》,强调物质基础对道德修养的决定作用。
袁树珊引用两位先贤的论述,为“治生”思想奠定理论根基,指出财产不仅是生存保障,更是维系道德的前提,与《星家十要》中“治生为万事根本”的主张呼应。
原文:
故凡为人推命,当嘱其于得意时撙节用度、力戒奢侈,以有余之资多置恒产。免致失意时一无凭借,而贻悔无穷。
译文:
因此,但凡为他人推算命运,应当嘱咐他们在境遇顺利时节约开支、极力戒除奢侈,用多余的钱财多购置固定产业。
避免等到境遇不顺时,一点依靠都没有,从而留下无尽的悔恨。
注解:
“撙节用度”意为节约花费,是袁树珊“治生”思想中“顺境未雨绸缪”的核心建议。
“恒产”在此特指土地、房产等能长期保值的资产,袁树珊认为这是应对命运起伏的“根基”,与前文孟子“有恒产者有恒心”形成逻辑闭环。
此段体现《星家十要》中“治生”对普通求测者的务实指导,强调未雨绸缪的财富管理意识。
原文:
至于为纨绔子弟推命,又当劝其保守旧业、毋求急功,以免失败。此为星家必要之议论,不可不知。
译文:
至于为富贵人家的子弟推算命运,又应当劝他们守住祖上传下的产业,不要追求急功近利,以避免失败。
这是命理从业者必须要阐述的观点,不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