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分析线索得新知

“不躲了。”我说,“我们得搞清楚系统的逻辑。谁设计的?谁维护的?它想让我干啥?”

刚说完,屋外传来一阵很轻的嗡嗡声。

不是汽车声,也不是风声。

是无人机。

我立刻冲向窗户,掀开窗帘一角。灰蒙蒙的天光下,一架小型四旋翼无人机正悬停在厂区边缘,红外扫描光束从缝隙中扫过墙面,一点点往前移。

它在搜索。

我赶紧切断所有电源,拔下数据盒,把笔记本塞进防水包。赵勇翻身站起来,动作比昨天利落多了,不过左臂还是不敢使劲儿。

“走后门。”我说。

他点点头,抓起战术手电和备用电池。我最后看了一眼工作台,从笔记本下面抽出一张纸,上面写着:

S - 7 = 开关,非终点 能力 = 接口,非天赋 ZM - 09 = 操控者,非偶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我把纸条折好,塞进墙缝深处。要是这里被占了,至少有人能看到。

我们从后门出去,钻进杂草丛生的绿化带。地面湿滑,一脚踩上去全是泥浆。我走在前面,赵勇紧紧跟在后面。无人机的声音渐渐小了,但我一点儿也不敢放松。

回到安全屋前,我让赵勇在五十米外等着。我一个人绕到侧面,看看有没有新脚印、有没有留下什么设备。一切都正常。

我们重新连上离线网络。几分钟后,李悦的回复来了。

“第一,ZM - 09在项目初期签过三份神经适配测试审批文件,涉及五个候选实验体,其中四个后来被判定‘不适配’,一个标记为‘待激活’。” “第二,‘幽灵门’算法变体和EX - 04项目日志里的加密协议有78%的结构是一样的。更关键的是,这个算法第一次出现的时间,是三年前‘暗网联盟’攻击市局内网那次。”

我盯着屏幕,心跳一下子加快了。

三年前那次攻击,官方说是“技术骚扰”,没造成实际的数据泄露。可现在看来,那不是攻击,是回归。

“幽灵”不是外来的黑客。他是EX - 04项目剩下的成员,说不定还是核心技术负责人。他用“暗网联盟”当掩护,偷偷维护着这个系统。

而郑铭,是他在警局的内应。

我重新调出那段破解的日志,一个字一个字地看。在“适配者编号:04”下面,有一行特别小的备注:

【04号适配者具备高阶感知重构能力,建议部署在刑侦一线,作为远程数据采集节点】

“数据采集节点……”我小声嘟囔着。

赵勇站在我身后,声音低沉:“你成了他们的探头。”

我闭上眼睛,这些年破获的案子在脑海里闪过。每一起案子,我都用了回溯能力。每次回溯,都伴随着头痛、蓝光、短暂的失神。现在想想,那些时候,可能就是数据上传的时候。

我的记忆,成了他们的数据库。

“所以他们不怕我们拿到证据。”我说,“因为他们知道,只要我还用能力,就会帮他们收集更多的东西。”

赵勇沉默了好久,突然问道:“那我们现在咋办?不用能力了?”

“不行。”我睁开眼睛,“一旦不用,他们马上就会知道我们发现了。系统会启动应急方案,所有线索都会被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