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达成共识定时机

李悦迅速操作起来:“可以模拟网络抖动导致鉴权超时,后台日志会显示‘处理中’状态,但实际上所有流量仍在监控之下。我马上配置。”

“做。”我点头,“但只维持三十分钟。够他反应就行,别真让他钻空子。另外,把这次模拟操作的日志单独加密存档,防止未来被质疑程序违规。”

她开始输入指令,指尖在键盘上飞快跳动,屏幕上不断弹出命令行窗口,绿色字符如瀑布般滚落。她神情专注,连呼吸都变得极轻。

我走到线索图前,目光再次落在郑铭的照片上。他笑得很淡,像是早就料到会有这一天。照片是从一次公开会议拍的,背景是市政府礼堂的红色帷幕。他穿着深色西装,领带打得一丝不苟,右手搭在讲台上,左手插在裤兜里,姿态从容。谁能想到,这样一个表面严谨自律的官员,竟会成为整个洗钱网络的关键枢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赵勇走过来,低声问:“真要在这七十二小时里把他扯进来?”

“不是我要扯。”我说,“是他自己一步步走进来的。每一次签字,每一次审批,都是他自己在给自己写证据。我们只是把这些碎片拼起来而已。”

他没再说话,只是把手按在我肩上,很重的一下。那是一种无需言语的支持,也是一种无声的承诺:无论结局如何,他会站在我这边。

这时李悦抬起头:“模拟故障已上线,预计有效窗口期为三十分钟。如果对方再次尝试转账,系统会在第二层防火墙留下完整追踪标记,并自动记录目标IP、端口及加密协议类型。”

“所有人记住了。”我转身面对房间,“接下来每六小时汇报一次进展。有任何异常,第一时间单独联系我。所有对外协查请求,必须经过我审核后再发出。通讯频道全部切换至加密模式,使用临时密钥,一天一换。严禁使用私人手机讨论案情,包括微信、短信和电话。”

赵勇检查了一遍随身电台的频段,确认无误。他又从背包里取出一台改装过的信号检测仪,放进外衣口袋——那是用来识别窃听装置的。

老陈收起本子:“那我先带人去保税区布控。记住,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亮身份。我们现在的行动还没正式立案,一切都在灰色地带。”

小王背起包:“我去网络组对接诱饵系统,顺便协调服务器资源,确保有足够的算力支撑实时分析。”

李悦摘下眼镜擦了擦,又戴上:“我就在这儿,哪儿也不去。系统一旦捕获新数据,我需要第一时间分析。”

我点点头:“去吧。记住,别冒进,也别松懈。我们现在不是在追案子,是在跟他们抢时间。七十二小时之后,要么是我们揭开真相,要么就是他们完成资金转移,从此消失。”

人陆续离开,脚步声在走廊里渐远。赵勇留了下来,站在我旁边,没说话。窗外,晨光终于撕开云层,洒下一缕微弱的金色。城市彻底醒了,车流开始涌动,广告牌亮起,地铁站口人流如织。

我坐回椅子,打开文件夹,重新看了一遍资金流向的初步模型。纸页边缘有些发皱,是我刚才攥得太紧留下的痕迹。图表上用不同颜色标出了四条主线:一条是从“云桥通联”流出的资金路径;一条是通过离岸公司进行的股权代持结构;第三条是依托数据中心建设项目虚构的设备采购合同;最后一条,则是尚未完全打通的人员关系链——而这其中,郑铭的名字,正静静地悬在顶端。

李悦的屏幕还在运行,进度条缓慢推进。蓝光映在她脸上,显得脸色有些发白。她喝了口冷掉的咖啡,继续盯着数据流的变化。

我正想说什么,她忽然抬头:“有个问题。”

“说。”

“如果我们成功截获下一波转账路径……上报的时候,走哪个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