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娜镜头微调,掌心文字浮现:检测到表皮损伤,但神经信号反馈正常。疼痛是肌肉与皮肤适应过程的必然反应,历史上九成以上的弦乐器初学者经历相似阶段。
后面还有一行:你已能稳定输出结构化旋律,进步速率高于基准模型。
陈浩盯着那行字看了很久。
“意思是……我还算快的?”他问。
娜娜点头。
“可我觉得自己像个傻子。”他苦笑,“别人练琴是艺术,我练琴是受刑。”
他停了几秒,又说:“你说那些人刚开始也这样?手指烂了还要练?”
娜娜掌心更新:有记录显示,某古典吉他演奏家初期每日练习后需浸泡双手十分钟缓解疼痛,并使用绷带继续夜间指法模拟训练。
“他还包着手练?”陈浩瞪眼,“疯了吧?”
娜娜:持续性训练是技能形成的关键因素。
陈浩没说话,低头看着自己的手。他忽然想起以前打球的时候,脚踝扭了还得上场,教练说:“疼是正常的,你不疼才不对。”
他叹了口气,站起来走到工具箱前,翻出一块干净棉布。
“行吧。”他说,“那就陪你玩到底。”
他撕成四条,一条一条缠在左手指上。动作笨拙,绕来绕去总打结。最后还是娜娜帮他固定了尾端。
布条裹住手指后,触感变了。摸琴颈不像之前那么贴,有点隔层纱的感觉。
他试了试按弦,还是疼,但至少不会直接打滑。
“这装备像工地搬砖的。”他说,“但我现在就是个搬砖的,搬音符。”
他重新坐下,把吉他放腿上。这次没急着弹,先活动手指,慢慢压下去,感受力度。
第一个音出来,闷一点,但稳。
第二个,稍微偏,他调整位置,再试一次。
第三个,成功。
他开始从头来,按照“初啼”的节奏,一个音一个音地走。
第一遍,中间断了两次。
第二遍,最后一个音没按实,收尾软。
第三遍,他放得极慢,每个动作都确认清楚。六音连贯,最后一个长音拖得平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松开手,长长呼出一口气。
“还好没认输。”他说。
娜娜掌心浮现:本次演奏完整度百分之八十六,误差集中在第三与第五音衔接处,较上一轮改善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