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应急车上的公章

那声音由远及近,像一头钢铁巨兽正粗重地喘息着,碾过赵家沟唯一通往外界的土路。

村民们脸上的喜悦凝固了,孩子们停止了追逐,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村口那片扬起的黄尘。

尘土中央,一辆印着“国家应急通信”字样的白色方舱车,正以一种不容置疑的姿态,缓缓驶入。

这标志,比任何红头文件都更具分量。

车门在一声沉闷的气压声中打开,一名五十岁左右的干部走了下来。

他穿着一身朴素的夹克,但肩上那枚小小的徽章却足以让在场所有人心头一紧——那是属于工信部的标识。

他没有带随从,左手只拎着一个边缘磨得有些发亮的黑色公文包,眼神锐利地扫过人群,最后精准地落在了林枫身上。

他径直走来,每一步都踏得极为沉稳,仿佛脚下不是崎岖的泥地,而是人民大会堂的地毯。

他停在林枫面前,开口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却字字清晰:“我们看了直播,也看了你们整理的那一日志,一共一千八百三十七份。”

林枫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他不知道这份详尽到记录了村民每一次扫码、每一次提问的行为日志,究竟会被视为宝贵的数据,还是侵犯隐私的罪证。

那位督导员似乎看穿了他的紧张,眼神缓和了些许,他顿了顿,一字一句地说道:“上面说——该通网了。”

这短短六个字,像一道惊雷,在沉寂的赵家沟炸响。

短暂的死寂后,是压抑不住的、从胸腔里迸发出的欢呼声。

督导员没有理会沸腾的人群,他打开公文包,取出三份文件,递给林枫。

第一份是《关于暂停国讯通在偏远地区基站拆除计划的紧急通知》,白纸黑字,宣告了那座孤零零的基站得以保全。

第二份是《赵家沟数字扶贫试点批复》,文件明确指出,将赵家沟纳入国家级的“应急通信保障示范区”,这意味着他们所做的一切,从一个民间的自救行为,正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试验田。

林枫的手微微颤抖,目光落在了第三份文件上。

那是一份空白的协议书,抬头写着“‘离线教育资源包’国家标准制定项目邀请函”,邀请方是国家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而受邀参与方,赫然写着陈默团队的名字。

“你们做的二维码墙,”督导员看着林枫,眼中是毫不掩饰的赞许,“思路很大胆,也很实用。上面有专家评估过,这可能是未来十年,最接地气的智慧乡村模板。”

林枫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激动,他发出了邀请:“领导,您要不要……去山顶看看我们的墙?”

夜幕不知不觉间已经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