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星轨诗行

青林的指尖在控制台的全息投影上划过,最后落在"时空锚点校准"的选项上。

长安城像一颗被晨雾包裹的明珠,在三维地图上闪烁着柔和的光。他深吸一口气,按下了确认键。青林再一次穿越来到了唐朝,来到了公元742年。

剧烈的眩晕感只持续了0.3秒,下一秒,青林已经站在朱雀大街上。

青石板路带着雨后的潮气,混着泥土与马粪的气息扑面而来。

穿粗布短打的行人惊讶地看着他身上的纳米纤维冲锋衣,他赶紧启动伪装程序,衣物表面瞬间模拟出唐代士人的青色襕衫。

"兄台可是外乡来的?"一个爽朗的声音自身后传来。

青林转身,看见个身着锦袍的男子,腰间挂着酒葫芦,眼神清亮如秋水。

那脸庞他在无数历史影像中见过——高挺的鼻梁,略显凌乱的发髻,正是四十二岁的李白。

"在下青林,又到长安。"

他拱手行礼时,便携终端正飞速扫描对方:生理特征匹配度98.7%,当前酒精浓度0.08%,情绪状态:愉悦。

李白大笑起来,拍着他的肩膀:"好名字!青林翠竹,颇有野趣。我看你眉宇间带着股锐气,不像寻常书生。走,前边酒肆新到了兰陵酒,我请你!"

他们坐在酒肆二楼靠窗的位置,李白仰头灌了口酒,忽然指着街对面:"你看那棵老槐树,去年我在这儿喝酒,见它开花像堆雪,便写了句'槐花满院气,松子落阶声'。"

青林的终端立刻调出《春院独酌》的全息文本,诗句旁标注着创作时间、地点,甚至当时的气象数据。"太白先生的诗,果然是即景生情。"

"先生二字就免了,叫我太白便是。"李白挥手时,酒液洒在桌上,"写诗哪有那么多道理?不过是心里有东西要蹦出来,不写出来憋得慌。"

接下来的三个月,青林成了李白的影子。他跟着这位诗仙在曲江池边看宫女们放纸鸢,在乐游原上听胡商弹琵琶,甚至在夜里翻墙进国子监偷摘了颗石榴。每次李白诗兴大发,青林都假装在纸上记录,实则用终端的高速摄像功能捕捉每一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