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目光转向王珪身侧的年轻人,和声问道:“叔玠身旁这位,想必便是嫡长子崇基了?”
王珪躬身应道:“陛下圣明,正是犬子崇基。”
王崇基闻声上前,依礼拜见。
李世民细细端详,见他容貌虽不及其弟王玉瑱那般俊逸出众,却有八成随了其父王珪,眉宇间自带一股端方沉稳之气。
李世民一时兴起,便随口问起几件时政要务。王崇基对答从容,条理分明,虽言辞谨慎,却显露出扎实的政见与才干。
李世民眼中掠过赞赏之色,转而笑吟吟地望向王珪:“叔玠啊叔玠,你家已有一位名动长安的‘酒谪仙’便罢了,如今竟还藏着一位精通政务的全才。有此佳儿,为何迟迟不举荐于朕?莫非是舍不得放手么?”
王珪闻言,急忙躬身,声音恳切而沉凝:“陛下容禀,此事背后实有缘由。
当年太上皇将臣贬至嶲州,犬子崇基为全人子孝道,毅然辞去官职,随臣同赴远疆。他虽全了孝心,却也因此失了臣子之忠。故而,臣命他这些年来闭门自省,静思忠孝如何两全。此番暂未举荐,既是他仍在自省其过,亦是老臣身为严父,所施的一点薄惩。”
李世民听罢,神色温和地摆了摆手,声音沉稳有力:“过去的事便让它过去吧。”
“如今你王叔玠为大唐鞠躬尽瘁,朕又岂能因往日之事,让你再委屈了自己的孩子?天下哪有这般做父亲的道理?”
他略一沉吟,随即转向身旁的内侍,语气转为郑重:
“拟旨——授王崇基为吏部考功司郎中,即日赴任,不得延误!”
王珪闻言,神情一凛,当即领着王崇基、王玉瑱二人伏地而拜,齐声谢恩:
“臣等叩谢陛下天恩!”
众臣都神色莫名看向长孙无忌,无他,只因现在的吏部尚书是长孙无忌。
而吏部官员连一位长孙家的人都没有不说,王珪其子初来乍到便是正五品的考公司郎中。
重要的是品级大小倒是无所谓,考公司郎中可是实打实的实权之位,所有内外文武官员的考核都是由考公司说了算,每年一小考四年一大考,考核结果决定官员的升迁罢免。
“看来陛下对外戚还是不太放心啊。”众臣暗想。
封赏王崇基的旨意甫定,殿中气氛尚萦绕在王家深沐皇恩的慨叹中。李世民却已含笑将目光转向一旁静立的王玉瑱,语气中带着毫不掩饰的期待与揶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