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赐是个老成持重的人,他从始至终,一直坐得腰身挺直。
但渐渐地,他有种不妙的预感。
不知道是不是他的心理作用,他感觉背后似乎多了很多道灼热的视线,在盯着他。
他悄悄抬头,看向刘宏。
发现刘宏正在百无聊赖地盯着地砖看。
于是,杨赐悄悄回头——
?
嚯!
好多人在看他啊……
如今士族中的顶尖家族,非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和三世三公,又出过“关西孔子”杨震的弘农杨氏莫属。
所以,他身后所有官员,无论是不是今文经阵营的,都在偷偷或光明正大地看着他。
他默然无语,微微侧头,试图跟另一个今文经大士族的代表人交流。
可惜,袁基不接茬。
原本陪同众人一起盯着杨赐的袁基,在杨赐视线移过来的一瞬间,将眼神向旁一瞥,瞥向刘宏。
他的目光坚定,带着对天子的尊敬和爱戴。
杨赐盯着袁基的侧脸,盯了半天,也不见人转头。
无奈,只得收起视线。
他状似颤颤巍巍地出列:
“……陛下,老臣请问:若要择选议郎,需选几人?”
刘宏听到问话,短暂思索了一下,回答:
“十人,如何?”
什么?十人?
杨赐觉得不可。
虽然只是议郎,但十个古文经学者通过此渠道直接入场,他这个今文经家族代表若不做出一点阻止的举动,那后续发展,可就不太妙了。
于是,他端正下拜:
“陛下,不可如此。若古文经学者过多,亦有失平衡,于朝政同样不利,请陛下慎思!”
刘宏捏了捏自己的手指,听得有些不耐烦。
“那就七个吧……”
杨赐依旧下拜:“不可,陛下……”
刘宏打断杨赐呼之欲出的长篇大论,说:
“那就四个,不可再少!”
四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