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南英是来落实华夷之辨的,他在帮助田见秀分配好各个千户所的人员后,便说道:
“你的打蛮夷策略,朝廷极为关注。”
“但是具体怎么打,又怎么分配田地,得总结出办法来。”
“现在本官就兼任你的游击营护军,听你的指挥打蛮夷。”
田见秀连称不敢,对这位翰林老爷很是敬重。
就算对方的级别和他一样是正七品,他也把艾南英当上官。
两人推来推去,最终艾南英道:
“皇上说过护军决定打不打,武将决定怎么打。”
“现在本官决定,辽南镇游击营出动,抓捕残余蛮夷。”
田见秀大喊一声“得令”,召集众将说道:
“抓捕山林中的蛮夷,就像狩猎一般。”
“朝廷记载的建虏狩猎办法说:
建虏编五牛录为一队,行则一路,止则一处,依次而下,战则攻一处。
披甲执矛的在前,持弓箭的在后,精兵骑马立于他处观之,见有不胜相机助战。”
“咱们这个游击营,同样这样安排:
全营分为五个大队,披甲执矛的在前,拿着火铳的在后,骑兵相机救援。”
“都听明白了吗?能不能够做到?”
众人大声说“能”,不觉得有什么难的。
事实上也是如此,努尔哈赤用这种办法连野人都能练出来,更别说极为听话的大明士兵了。
在田见秀的指挥下,他麾下最先挑选出的两千五百人,很快就变得有模有样。在军官的带领下,去山林中驱赶野兽和蛮夷。
遇到有野兽杀出,火铳手率先发威。随后刀盾手上前,把它们剥皮拆骨。
偶尔看到人影,士兵高兴地一拥而上,不管什么身份都抓起来。
能活捉自然最好,不能活捉也用火铳打死,然后割下首级,拿着换取功劳。
在田见秀当场赏赐了几个士兵军功,还有对应的土地后,士兵们更是高兴地嗷嗷叫,想抓捕更多蛮夷。
如此激进之下,就出现了问题。一些躲在山林中的辽民也被他们抓捕,当做蛮夷记功。
还是艾南英清点俘虏时,发现有几个人会汉话,这才觉得不对劲:
“你们是汉人,怎么和蛮夷一样躲在山林里?”
一个蓬头垢面、如同野人一般的汉人,听到大明官员问话,急忙大喊着“青天大老爷”,诉说自己的冤屈。
原来,他们是在代善屠复州时,躲去山林里的。对外面的事情一概不知道,直到被大明军队驱赶出来。
艾南英听着他们的哭诉,顿时心有戚戚。
平时在报纸上看辽民在建虏治下有多惨,如今来到辽南,才知道实际情况更惨烈。
辽南这边,基本被建虏杀尽了。
复州之屠是天启三年的事情,当时刘兴祚准备反正,却被汉奸告发,努尔哈赤派代善屠杀复州男丁。
这件事《辽东血》话剧上有演出,艾南英在京城是看过的。
他此时深有感触地说道:
“大明的军队来了,你们就有救了。”
“从今天起,你们就重新是大明子民!”
命人给他沐浴换衣服,重新束起头发。
然后又找到田见秀,说明这些人并非蛮夷,而是辽东的汉民。
田见秀这下为难了,因为他已经把军功发了下去,他问道:
“现在军功怎么算?”
“抓获汉民会不会被人抨击抓良冒功?”
艾南英也有些为难,因为确实有这个风险。
而且不加分辨就放人,投靠建虏的汉奸,都有可能混进来。
最终在琢磨之后,他利用皇帝授予的权力,临时制定制度道:
“辽东早已沦陷,不存在安稳生活的平民。”
“在这边抓获的汉民,不是已经投靠建虏,就是藏在山林中的。”
“后面的人是解救,可以像抓获蛮夷一样记功。”
“需要分辨的是前者。”
说着这个结论,艾南英道:
“鞑子强行剃发易服,凡是剃发的俘虏,无论是胡是汉,都编入俘虏营中。”
“然后把会说汉话、也没有人指出劣迹的,挑选出来编成军户,用他们去管理俘虏的蛮夷。”
“有劣迹的则要惩处,和蛮夷一样罚苦役。”
“被解救的汉民可以选择当民户,军功记为普通俘虏的一点五倍。”
以此鼓励士兵多解救汉民,把躲藏在山林中的汉民救出来。
田见秀认可了这个政策,很快下令执行。
这下士兵在抓捕俘虏时,开始分辨是否剃发易服了。
编着小辫子的那是可以随意打,杀死了同样有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