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的规模非比一般小城,南城便开有三门,中间的城门名建国门,左为白虎门,右为长夏门,型制恢宏。
宽达百步贯通南北两门的大街”天街”,在眼前笔直延伸开去,有七、八里之长。
街旁遍植樱桃、石榴、榆、柳等各式树木,中为供帝皇出巡的御道,大道两旁店铺林立,里坊之间,各辟道路,与贯通各大城门的纵横各十街交错,井然有序。
洛阳城以南北为中轴,一条洛水横贯全城,把洛阳分为南北两区,以四座大桥接连,而城内洛水又与伊、瀍、涧三水联接城内,使城内河道萦绕,把山水之秀移至城内,予人天造地设的浑成感觉。
若论内外水陆交通的便利,天下没有一个城巿可及得上东都。
除洛水贯穿其中外,还有东瀍河、西谷水、北金水渠、南通津渠、通济渠、伊水、漕渠、道渠、重津渠、丹水渠与大街小巷纵横交错,车船相接方便无此。
在城中逛了一个时辰,易华伟与单婉晶随意步入一间茶楼。
茶楼客人人不多,两人上了二楼选了张靠窗的方桌坐下。
穿着粗布衣衫的小二快步走来,用布巾擦着桌子,弯腰笑道:“两位客官用点什么?”
“一壶清茶,两碟点心。”
单婉晶开口道:“点心要素馅的。”
小二点头退下。
单婉晶的目光扫过茶楼内。这里约有十余张桌子,五桌有客。最里面一桌坐着三个商人打扮的中年男子,正在低声交谈。靠楼梯口一桌是个独坐的老者,慢悠悠地品茶。他们右侧一桌是一对年轻男女,衣著普通但料子不错。
窗外的街道上,行人来来往往。几个小贩在叫卖,一个卖糖人的老汉推车经过。
易华伟笑了笑:“你觉得洛阳如何?”
单婉晶双手平放在桌面上,看向易华伟:“街道很宽,商铺很多。但巡逻的士兵比我们天道盟辖下的城市多一倍有余。城门口盘查严格,但对胡商反而宽松些。”
停顿一下,单婉晶继续道:“物价偏高,一石米要三百文,比襄阳贵五十文。但比长安便宜些。”
“不错,观察得还挺仔细。”
易华伟微微颔首:“继续说。”
“城中势力复杂。”
单婉晶压低声音:“王世充控制着主要城门和官仓,但城南的市集多是独孤阀的人在收保护费。李密的人在码头活动频繁,刚刚我看到三艘挂着李密旗号的货船在卸货。”
“客官,您的茶!”
这时,小二吆喝着端来茶点和茶水。
单婉晶停下话头,等小二摆好东西离开后,才继续道:“城西有净念禅院,城东有李阀的宅邸。虽然李阀主力在关中,但这里留有足够的人手。”
易华伟提起茶壶,倒了两杯茶。
茶水淡黄,热气袅袅升起。
“洛阳是中原枢纽,谁都想控制这里。王世充占了先机,但守不住。”
单婉晶端起茶杯,没有立即饮用:“师父认为洛阳会落入谁手?”
“李密有兵但无根,独孤阀有势但无兵,王世充有城但无民望。”
易华伟平静道:“李阀有关中为根基,兵精粮足,更有能人辅佐。若我是李渊,必取洛阳。”
单婉晶抿了一口茶:“但我们天道盟…”
“我们暂时不会插手。”
易华伟打断她:“让李密、王世充先耗着便是。”
这时,隔壁桌三个商人的谈话声传入耳中。其中胖商人说道:“听说天道盟在南方推行新农具,租金低廉,不知是真是假。”
另一个瘦一点的商人接话:“确有其事。我表弟从竟陵来信说,他们租用了新式水车,灌溉效率提高三成,三成啊!这天道盟,果真不不同凡响!”
第三个留须商人压低声音:“更厉害的是他们引入的新作物。据说一亩地能产八百斤番薯,耐旱耐瘠,荒年也不怕饿肚子。”
两人对视一眼,骇然道:“竟有此事??”
见易华伟目光微垂,似乎专注于手中的茶杯,单婉晶便知道师父在凝神倾听,便不再说话,也注意听着周围的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