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讨论

回到希腊的君士坦丁,进入了熟悉的雅典城。

为了不引起骚动,君士坦丁一行人都换上了便装。

驱使马匹向着塔托伊宫的的方向前行。

街道上三三两两的民众聚集在一起,热切地讨论着。

“听说了么,提皮斯,马上要打仗了”

“和谁打?”

“还能是谁?当然是和土耳其人了,这些该死的突厥人”

“是么?要教训那些缠头了(土耳其人缠头)”

名为提皮斯的青年,听到打仗一词,脸色涨红,眼睛发亮。

作为一个从没见过战争的年轻人,对于战争的印象,仅限于热些沸腾,令人神往的战争故事。

“怎么不是,我刚才听到议员说的,他还能说谎话骗我?”

从两人身边经过的君士坦丁,谈话一词不漏地听在耳中。

看来雅典市民已经是人心浮动了。

想到这里,君士坦丁加快了速度。

塔托伊宫会议室。

乔治一世国王,首相特里库皮斯,保守党领袖德理雅尼丝,总参谋长埃马努伊尔,希腊王国的军事政治首脑汇聚一堂,正在讨论巴尔干半岛局势。

“总参谋长阁下,如果现在希腊将要参与一场战争,我们的军队做能随时出战么?”德理雅尼丝询问道。

埃马努伊尔想了想军队的实际情况,结合希腊的对手奥斯曼土耳其军队的情报,回答道;“如果战争的时间控制在两个月内,军队的补给物资和弹药供给是可以保证的”

乍一听军队只能维持两个月的战争能力,似乎实在短暂。

实际上两个月的战争能力已经很可以了,例如普法战争,正面战场也就维持了两个月左右的时间。

在19世纪末,各国的作战思想都是速战速决,快速分出胜负。

这是因为长期战争,将会消耗海量的物资,毕竟军队在前线打仗不事生产,人吃马嚼,武器弹药的快速消耗,会沉重地打击经济,因此各国都极力避免战争长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