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无声的博弈

1908年奥地利趁着奥斯曼内乱(土耳其青年党革命)的时机,在德国的支持下,宣布吞并了主要人口为斯拉夫人的波黑地区。

当时塞尔维亚全国上下一片沸腾,俄国也对奥地利单方面吞并的行动表示了强烈不满。

无奈当时俄国刚刚经历了日俄战争,国内形势混乱,德国又站在奥地利背后,不惜向俄国发出战争威胁,力助盟友奥地利吞并比黑。

从那时起,塞尔维亚和奥地利的关系就一直很恶劣,也就难怪奥地利在得知巴尔干的两个主要斯拉夫国家,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秘密结盟后,反应强烈了。

君士坦丁思忖了片刻,显然,奥地利和塞尔维亚关系紧张这一点,对希腊是有利的。

特里斯坦勋爵清了清嗓子,说道:“大英帝国关于巴尔干的外交政策并没有改变,我们仍然倾向于维持巴尔干的局势的平衡,反对该地区的国家采取暴力手段改变领土所属现状”

“国王陛下,王储殿下,目前欧洲的局势已经非常微妙了,德国人野心勃勃地谋求欧洲霸主的地位,巴尔干地区一旦发生军事冲突,很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说到这里,大概是为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态度,特里斯坦严词厉色道:“一旦席卷整个欧洲的惨烈战争爆发,作为战争发源地的巴尔干各国,定然会损失惨重,各位,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特里斯坦勋爵疾言厉色,表达了英国的立场,众人沉默了片刻。

英国想要维持现状,这很容易理解,作为世界霸主的英国,现存的国际秩序本身就是以英国为主导建立的,在这种体系下,英国是最大的受益者,从这种角度来理解,英国有足够的理由支持维持现状。

这并不是什么新鲜的观点。

君士坦丁对特里斯坦表达的立场不置可否,转而问道:“那么英国政府对于意大利和奥斯曼之间的战争的看法呢?”

口口声声说支持维护现状,另一方面,英国却又怂恿意大利进攻奥斯曼帝国在北非的领地,这种自相矛盾的政策实在难以认同。

听到君士坦丁询问意奥战争,特里斯坦勋爵语气稍缓:“按照国内传达的意见,为了防止战争扩大规模,引发欧洲各国的关系进一步紧张,这场战争将会是一场局部战争,主要战场将会局限于利比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