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末帝子栾

江义泉好像猜到了儿子的想法,主动开口解释道,“我并不想掌控这个国家,我对权力也没有那么大的渴望,之所以把控着兵权,是因为这个国家已经开始腐朽了。”

“腐朽?什么意思?”江孙彻还是不解。

“你应该知道咱们北安国的来历。”

“知道,史书上有记载,前朝宏国,末帝子栾,昏庸无道,横征苛敛,致使民怨沸腾,各地纷纷起义,最终宏灭而五国起。”江孙彻把自己在史书中看到的原话复述了一边。

江义泉听到这些却讥笑了一声,“那只是想让世人看到的故事。”

没等儿子开口江义泉又说,“狸花,刚才你给为父讲了一个故事,那为父现在也给你讲一个故事吧。”

江孙彻点点头。

“从前宏国,有位皇帝喜文而厌武,为此,他封了好多大儒高官,又给了他们很多特权,希望用大儒来管理天下。

可大儒数量远远不够国家的需要。

那时纸张还未出现,知识只能篆刻于竹简之上,可竹简不易流通。

这些知识也就只能在小范围内流传,这就造成了,能够学到这些知识学问的人都是大儒的身边人,皇帝没有办法就只能从这些大儒的家族中挑选文官。

武官的地位越来越低,文官越来越多。这本没什么,天下太平时,本就该收刀剑,以文治天下。

但他万不该从那些大儒的家族中挑选新的文官,大儒们自己当然是品德高尚,但他们的身边人可不都是这样。

随着这些身边人陆续被封官,这些大儒的家族越来越强大,成为了名门望族,而他们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也开始了彼此的联姻。

他们成为了一个集体,他们掌控的权力也越来越多,甚至最后连国家选官,都不过是从家族中随便挑选一个而已。

选官的权力,彻底落到了他们的手中。

他们有了权,就不再满足那不多的俸禄。

他们开始欺上瞒下,强征赋税,克扣赈灾钱粮。

窃国之根基,盗民之命根。

他们却自诩清高的称呼自己为,士族。

他们把各种行业划分等级,把他们自己凌驾于其他阶级,士农工商,士排在第一位。”

江孙彻已经知道了江义泉接下来要说什么,肯定是士族慢慢发展,最后渗透了全国,各级官员都有他们的身影,皇权旁落,皇帝被架空,之后更是无休止的膨胀壮大。

这不就是东汉时期的开始萌芽的士族制度吗。

接下来江义泉说的果然和江孙彻猜的一样。

“……后来登基的诸多皇帝,做了各种的努力,想要挽回这种局面,但都没有成功,直到子栾登基,才有了一点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