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自觅婿

骄记 乌珑茶 2253 字 3个月前

他有两子一女,闺女最小,也年至十九,两子为长,早成家立室,孙儿孙女他都抱上了,就是小闺女沁姐儿的亲事最令他头疼,原本以为闺女年纪轻轻便名冠京城,乃阖京有名的才女,后又被秋太后点为内学堂女傅,怎么都不愁嫁的。

诚然也确实不愁嫁。

自闺女成宫学女傅,多少豪门请了官媒上门或世家长辈代为试探,然他那闺女才学惊人,更是有主见得很,又因他自小灌输女子婚嫁当以入宫最好的观念之故,他留着谋着,闺女想着念着,没想便将闺女留至年十九的老姑娘了。

悔,倒是没悔,不仅他,他闺女也没悔过。

只是事到如今,入宫之事已不宜再拖,再拖,闺女便得双十,过双十的年纪,史上虽也有入宫之例,但那极少,他可不会妄自尊大地认为,闺女会成为史上另一个例外。

仁国公莫世子对看一眼,都晓得淮平候口中的小女指的是宫学女傅英沁,淮平候府里虽有庶子庶女,但谁都知道,在

淮平候眼里,素来仅两子一女,皆是嫡出,生母为英五奶奶。

英家共有五房,淮平候是第五房,前四房皆不在京城,而居于英氏一族起源地山西,四房侍奉英家老爷太太群居英家祖宅,除了淮平候这一房在京,四房再无人出仕。

此中原因不明,至今无人晓得。

纵有心人查探,也查探不出其缘由,只据说是因着英氏一族十数年前险些灭族之事,到底是不是,却不好说,只大概是个猜测,远远无法定论。

“儿女大了,总得成家立业,为人父母,忧心挂虑,在所难免。”仁国公很是理解地道,又问淮平候“不知候爷相中哪一家需得我仁国公府出面做媒”

纵知一些英家的心思,这会儿他也没一言戳破。

莫世子知仁国公意思,附和道“候爷但说无妨,能成淮平候府乘龙快婿,那是求之不得的福份,不知是哪家的公子”

后日便是董秀之冯大定亲之日,董秀之有些紧张,是怕得来不易的姻缘在紧要关头会出什么意外,也是心里即喜且闷,想找个人说说话儿,她便想到夜十一。

琴风受命去找夜十一,找到内学堂大门处,只堪堪看到夜十一与英沁同行往外走的情景,她没有上前打扰,转身便回禀了董秀之。

董秀之听得奇怪“英女傅和十一芸钗没跟着”

英沁是淮平候府小姐,淮平候未曾站营,英沁自也素来与四豪门少爷小姐们保持着距离,这般与夜十一同行的情景,还真是头一回见,此中必有蹊跷。

且杨芸钗未同行,可见英沁是有密事找夜十一相谈。

琴风点头“是大小姐,要不要找杨小姐问问”

董秀之想了会儿道“不必了,我们回府。”

杨芸钗虽知夜十一不少事情,然杨芸钗对夜十一的忠诚,她也知之甚深。

英沁既能避开杨芸钗,那么在夜十一与英沁同行回到静国公府之前,纵夜十一不会相瞒杨芸钗任何事情,这会儿夜十一尚与英沁同乘一车,问杨芸钗大约也得不到什么有用的答案。

出了内学堂,英沁并不着急与夜十一倾诉心事儿,像是漫步闲话般,两人走至宫门前,一路未说什么至关重要的话语。

英沁的谨慎,不禁让夜十一高看一眼,心说这样的人,倘真入了宫,且不说能不能入得她皇帝舅舅的眼,就这份自保意识,英沁也能在皇宫里很好地生存下来。

到宫门,英家大车随即停在两人跟前,英沁先上的车,夜十一后至,英沁的贴身大丫寰书念与阿苍随之上车后,便关了车门起行。

大车稳稳走着,渐离宫门。

“英女傅有话儿想对十一说”夜十一觉得对英沁这样强有主见的女子而言,直切主题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