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专门唱反调

王组贤笑嘻嘻地说道“我知道,因为电影里有很多叶哥哥和青霞姐姐亲嘴的画面。”

萧滢滢叹了口气,无奈地道“叶哥哥真是太花心了,又和青霞姐姐亲嘴,又和丽君姐姐亲嘴。”

心里却盼望着自己快快长大,和叶哥哥亲嘴。

杨叶找到胡金铨和江志强,询问卖片的情况,江志强高兴地道“我们对比少林寺加价10,结果还抢破头了。对于同一地区的片商,我本来想让他们竞标的,不过杨少你说前期主要是巩固渠道,所以我们还是和原来的片商合作,也没有坐地起价。前提是,他们必须购买我们其他的电影。”

杨叶点点头,赞道“这个策略好”

对于杨叶而言,光是一两部电影卖得好,并没有什么意义。

他的目标是要形成矩阵,培养各地市场看香港动作片的习惯,打出品牌效应。

陈龙和洪京宝的功夫电影都是非常精彩的,只不过缺少发行的渠道而已。

比如陈龙的醉拳,原时空在日本大卖28亿日元,却没有在美国上映过。

这就是由于早期的香港电影没有海外发行渠道,而造成的巨大损失。

香港电影最成功的一次,是在1982年,少林寺在戛纳卖出了一百多个市场,获利一千万美元。

可惜的

是当时的中原电影公司后续没有成功的作品跟进,不仅错失了打开全球市场的绝佳机会,而且还把李联杰给耽误了。

李联杰人生中最好的时光蹉跎了十年,直到1991年,年近三十,才靠黄飞鸿系列重新崛起。

然而那时候已经是港片最后的荣光了。

杨叶却不一样,提前八年用少林寺打开全球市场,随后一部精武英雄,一部卧虎藏龙持续跟进,进而取得了海外发行商的信任,利用这个机会,将自己公司的电影源源不断地输出海外,形成矩阵。

最终的目标,就是使得白杨影业的树形片头变得如同迪士尼城堡、华纳盾牌一样,在全球观众的眼里都耳熟能详。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杨叶对电影的选择都是费了一番心思的。

在原时空,这三部电影在香港的票房其实并没有十分出色,除了少林寺进了年度第四,后面两部都是马马虎虎。

但在海外都有出色表现,少林寺直接卖疯,卧虎藏龙口碑票房双爆,精武英雄在海外也卖出一亿港币的票房,还被时代周刊评为最伟大的功夫电影。

也就是说,杨叶选择这三部电影,一开始就是冲着海外市场去的。

至于本土那点汤汤水水,杨叶其实不怎么看得上。

为此,当初跟嘉禾谈判的时候,他甚至愿意放弃本土票房分成。

现在杨叶提前和新线影业搭上了线,把醉拳拿到北美上映,结果卖了八百多万美金的票房,简直赚翻。

而醉拳在欧洲取得的票房也不错,这次来戛纳,白杨影业带了陈龙的新片过来,大家都是抢着要,其实根本不用和卧虎藏龙捆绑。

被捆绑的是洪金宝的新片,他现在没啥名气,只能搭着卖。

不过杨叶无所谓,能卖出去就行。

说起来,好莱坞的全球市场也是一步步培养起来的。

80年代的时候,好莱坞在香港连个屁都不算,90年代后期就把香港电影吊着锤了。

当然,好莱坞牛逼的原因有很多,培养观众的观影习惯只是众多因素中小小的一个。

杨叶要做的就是,趁着好莱坞还没有席卷全球,香港电影风头正盛,尽量把优势扩大一点。

杨叶一出现在红毯,立刻受到巨星般的待遇,各种镜头对准他拍个不停。

人群里不时有人喊着他的名字。

杨叶对挽着自己胳膊的林清霞说道“淡定,微笑,看镜头”

一边说,一边微笑着向人群挥手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