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影坛金剪刀

不过片商们对杨叶和史泰龙信心十足,坚持要看,所以只好拿出来糊弄一下了。

放出来的片段没什么逻辑,只有几段飙车、打斗和爆炸的戏。

但是这几场戏却极其惊险、刺激、火爆,看得片商们欲罢不能。

结果毛片放映完后,只花了五分钟,国际发行权就被抢购一空。

接下来就是陈龙的上海正午。

这电影的剧情极其简单,而又十分扯淡。

1881年,清朝的佩佩公主不想嫁人,又向往外面的世

界,于是跟着她的英语老师逃到美国去了。

结果那个老师是个骗子,他和人勾结,绑架了公主,找清廷要十万根金条的赎金。

清廷还踏马给了,叫了四个大内高手和一个翻译,带着金条去美国赎人,陈龙就是其中一个大内高手。

陈龙在这部电影中就是一个爽文男主角。

他们一跑到美国,就在内达华沙漠遭遇抢劫,翻译被人干掉了。

然后陈龙流落到一个印第安部落,睡了酋长的女儿。

然后酋长就把女儿送给陈龙做老婆了,理由是总比嫁给白人好。

陈龙带着老婆去救公主,遇到坑逼牛仔汤姆克鲁斯。

一个逗比高手和一个坑逼牛仔组成一个二逼队伍,笑料百出,最后成功解救了公主。

陈龙也不回清朝了,他把辫子剪了,和公主一起过上了没羞没躁的生活。

至于他的印第安老婆,扔给汤姆克鲁斯了,还是公主比较香一点。

不过整体来看,其实也没什么毛病。

陈龙在清朝只是一个封建社会的奴才,在美国却可以坐拥黄金和公主,脑子有病才回去。

简单来说,这电影就是一锅乱炖,融合了中国功夫、西部牛仔、印第安文化、中美文化冲突等众多元素,算是一部不错的爆米花电影。

放映厅里看片氛围很好,片商们看得哈哈大笑,最后国际版权被一抢而空

随后,上海正午的档期被定在八月下旬,抢一个暑期档的尾巴。

第一滴血现在还没有制作完成,之后还要留出宣传时间,暑期档是赶不上了,最后决定角逐感恩节档期。

档期一定,杨叶就加入剪辑部门,开始剪片。

杨叶拍的片子,只能他自己主导剪片,别人来不好使。

在胶片时代,剪片非常麻烦,因为拍了底片只印一张照片出来,剪坏了就没了。

不像后来电脑剪片,这个版本不好就重新剪,挪一格,长一点,短一点,都十分方便。

剪片时代,剪片要把胶片放在机器上,一张一张的选择。

要用的就抽出来,挂起来,就好像砌墙那样,把所有要的胶片一片一片放在架子上。

所以,每一天拍了哪些素材,需要用的,就要先拼起来。

否则的话,万一发现这个画面接那个画面不好看,或者剪接点不好,那就很麻烦,需要把原来的放回去,重新找一帧,或者半帧接上。

这就是为什么拍电影一定要有场记,一定要打板。

场记板上标注了卷号、场号、镜号、条次,当天拍摄的内容,都要按照标准,分门别类地放好,决不能乱。

一乱,就完了。

像徐刻、卡梅隆这样的疯子导演,一部电影拍出来,胶卷至少要用几十万尺。

如果没有分类,你想从中找一帧画面,那跟大海捞针没区别。

胶片时代的剪辑师是极其重要的,剪辑师每剪一个地方,都要用蜡笔在胶片上画一个记号。

在下刀的那一刻,心理压力是非常大的,因为你一刀下去,就没有回头路。

必须眼光准,下手狠,多一帧不要,少一帧也不行。

杨叶很喜欢剪片,因为手起刀落,咔嚓一下,有一种莫名的爽感,比拍片子过瘾。

说回第一滴血这部片子,这不可能交给好莱坞的剪辑师乱来。

杨叶亲自上阵,找了一个叫做克莱尔的女剪辑师做他的助手,一头扎进了剪辑室。

为什么要找女剪辑师呢

倒不是因为他是s,想要搞大洋马。

而是因为剪辑师这个工作,其实更适合女性。

因为女剪辑师心思细腻,会像母亲呵护小宝宝一样对待电影。

好莱坞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们有很多女剪辑师,经常有女剪辑师获得奥斯卡奖。

像阿拉伯的劳伦斯这样的战争猛片,都是女人剪辑出来的,你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