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能带的都带上

大宋女术师 悠然南菊 1184 字 3个月前

可发生了昨天晚上的事,还是觉得把人带在身边安心点。

决定除了那一窝兔崽子,只要是喘气的,能带上就都带上。

好在周夫子的马车宽敞,挤一挤也坐得下。

来时是私塾的护院赶的马车,护院姓柴,叫柴六。现在李正真与柴六坐在外面赶车。

马车下了斜坡,往东北方向去。

经过他们家前面的大湖,右边是王家村的农田,过了大湖,再走上约三刻钟,便到了私塾与莲花村交叉的十

字路口。

这里以往都有牛车等着,拉人们去镇上。

不过现在是农忙,去镇上的人少,加上要耕田,所以这几日,这里冷清的很。

苏亦欣掀开车帘,看向莲花村的方向。

找个时间,她要回苏家一趟,有些事她想向苏家二老问清楚。

过了十字路口,再走了一里路,是刘家村

刘家村良田很少,但家家户户养蚕,村子周围,都是桑树,现在正好是春季,养蚕的时节,不少村民拿着梯子,在采摘桑叶。

江宁府的地理位置是后世的江苏南京,在唐宋时期,苏浙地域,是全国桑蚕丝绸业中心,尤其到了宋朝,桑蚕业更是遍布黄河和长江珠江流域。

刘家村因为养蚕,是同源镇有名的富裕村子。

十里八乡的村民知道后,也纷纷效仿。

王家村自然也有不少人眼热,向村正提议,明年也买些蚕回来养。

但村正没同意。

一是因为他们王家村地理位置特殊,方圆七八里都是平地,那些平地作为耕田,都属于王家村所有,春天农忙,哪有空余的人手养蚕。

再是王家村桑树很少,他们要养蚕,就得要桑叶,去别的村子采摘树叶,总不能平白采摘,要花银子买桑叶,投入的成本就大。

这么算下来,还不如老老实实的种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