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中国公学

第442章 中国公学

电风扇吱呀吱呀的声音不断传过来。

小德张进屋俯身悄声对慈禧说:“太后,唐国安、李谕、傅增湘都到了。”

“让他们进来吧。”慈禧说。

几人进来后,慈禧说:“今天我看陈列所,唯一眼前一亮的就是李谕做的几样东西。我就说嘛,咱大清不能老跟在洋人屁股后面,总会有新的东西出来。”

李谕心中暗忖,谁和你是“咱大清”了。

但李谕很享受这种看着大清国覆灭的感觉,更知道事情发展方向,所以不会说出来什么暴论。

李谕只是简单回道:“中国人之智力本就不在洋人之下。”

慈禧说:“说得很好,今后你就与袁世凯好好搭档,哀家可盼着万国来朝的那一天哪。”

慈禧掌权这半个世纪,基本上是中国最低谷的半个世纪,和当年的唐太宗或者武则天一比,真是一点面子都没有。

李谕心想,你可看不到那一天,但嘴上还是说:“在下一定与袁大人通力合作。”

“就是药物卖出去后,再给日本人进货钱。”唐绍仪说。

几天后,李谕收到了上海拜耳公司发过来的电报,提到他们公司已经派代表到达上海。

且正是因为他不关心政治,唯一的官身还只是一个搞教育及保护文物的闲职,反而成了护身符,所有人都愿意结交他。

袁世凯叹道:“当年甲午战败对招商局的打击同样很大,几乎丧失了远洋航运能力,但我可以在内河航运上鼎力支持。”

——

端方说:“听闻津浦铁路已经开始动工,工期进展异常顺利。”

<div class="contentadv"> 李谕说:“尽快修好吧,不仅比坐船便宜,还要快了太多。”

——

不过办学可是要花很多钱的,最终求到了朝廷身上。

“广告发了好几个月,是真有钱,几乎每一期都发在最显眼的位置,”唐绍仪说,“而且药房拿药还可以赊账。”

他找到唐绍仪问了问,才发现情况比自己想的要复杂。

端方想学袁世凯搞新学,于是慷慨解囊。

“请讲。”袁世凯说。

郑孝胥说:“大人英明。”

“和日本国比不了,但我们求学之心不会变。”秋瑾说。

仁丹一点都不仁。

马君武说:“你不准备在公学了?”

药店的人甚至在没有医生的情况下就说:“简单,你服用‘仁丹’就好了。”

正好端方要南下上海,于是两人共同乘上了船。

李谕又续上一句:“我可以让夫人吕碧城亲自为你每期撰稿。”

李谕心想,中国公学,这不就是秋瑾参与创建的吗。

路过药房时,发现卖得很火爆。

“不了。”秋瑾说。

李谕说:“其实我还真有点小小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