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五章 飞龙回归

第三派姑且称作中间派,以马裕藻为代表,没有太明显的倾向。

虽然分成几派,此后太炎先生门下大批弟子涌进北大后,对严复手下的旧人都采取了一致立场,认为那些老朽应当让位。

沈尹默作为“非嫡传弟子”,同样站在了他们这边。

他们这么想给北大教师队伍换血,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之前提到,以前京师大学堂时代存在太多陋习,俗话说为人师表,如果教师队伍不能代表新时代,北大还怎么当全国大学之祖庭。

一些北大老先生讲课时还秉承着许多私塾习惯,比如有位地理老先生,从不把讲义和参考书给学生看,因为他认为这些必须保密的,否则学生提前看了,还怎么教书?

殊不知图书馆里的书就是公开的。

——对了,差点忘了图书馆也算新事物。

反正这样的老先生挺多。

沈尹默与李谕进入北大后,对这里蛮好奇,凑到一间教室门口看看里面上学的情况。

正好是一位姓徐的英语老师在上课。

沈尹默听了一两分钟就摇头走开,他对李谕说:“这位教师明显是中国人,怎么张嘴就是‘我们西国’?莫不成他像辜鸿铭先生一样,在南洋长大?”

李谕说:“辜先生水平比他高不少,而且你要是见着他,绝不会听他说‘我们西国’。”

沈尹默说:“那应该让辜先生回来教。”

引入了新教师,代理校长章士钊开了一次教务会。

那位教英语的徐老师同样出席,轮到他自我介绍时,又是一口英文。

沈尹默眉头皱了皱,直接问道:“我固然不精通英语,但此时此地,到底是伦敦还是纽约?如果教务会都要讲英语,我就不出席了。”

李谕心中一乐,这脾气对胃口。

徐老师说:“新老师,你不知道吗,只有讲英文,才能证明你有水平。而且洋人的学问只能用英文讲。”

李谕忽然悠悠地说:“我上课讲无线电时都用。”

徐老师一下子愣住,他不敢怼李谕,只能悻悻然坐下去,不再说话。

但这种情况以后很长时间都无法避免,就算五四之后再过上十几年,大学校里还是以会用英文流畅讲话甚至演讲为荣。

蔡元培当校长后,曾让这种情况有所缓解,但不能改变全国的趋势。

鲁迅的同学兼好友许寿裳1928年去女师大当校长时,就职演说便是英文,他练了几天几夜后上台还是结结巴巴。

——好像不用英语,就不足以压服学生。

章士钊给沈尹默安排教职时加了一句:“你也教着历史。”

沈尹默说:“不对啊!当时让我教的是国文,历史我哪教得?”

章士钊说:“等得闻陈翰章字先生毕业后,接手历史教职,你就可以回国文系。”

陈翰章是一代鸿儒。

沈尹默震惊道:“他当学生?我当老师?”

李谕好整以暇地看着,笑道:“你才刚到北大,以后怪人怪事多了去,千万不要大惊小怪。”

沈尹默推了推自己的圆框眼镜,不可思议道:“为什么他要做学生?”

章士钊说:“得闻先生已经做了好几年学生,他虽是经学大师,不过一直有点翰林的愿望。可惜朝廷早早废除科举,得闻先生无法忘怀,后来知道京师大学堂的学生被称作洋翰林,所以一定要在大学堂毕业。”

陈汉章这样的人绝不在少数,不过这位老先生如今已经49岁,还在北大里读书。

这位老先生明年才毕业,以50岁高龄在北大第一届史学门以第一名毕业,也算是个奇闻。

沈尹默感觉不能再问太多,不然自己真不敢当北大教师了。

——

回到住处后,李谕收到了一封美国发来的电报,发报者是中国飞行先驱冯如。

冯如是个坚定的爱国者,实在忍不住,必须回国效力。

李谕已经让他比历史上在美国多进修了一年半,并且在大量资金资助下,他的飞机研制能力已达到美国航空协会的主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