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六章 可乐成分

“没必要,”李谕笑道,“你们最好在这边多学几年,能读多久就多久,不要浪费机会和经费。平时多给国内杂志社投投稿件就是,另外,写稿子的时候留意我们处于科普期,控制一下难度。”

胡明复说:“我们还是学生,写不出院士先生那样的顶级文章。”

李谕不挑:“不用过分追求质量,现在要的是数量,你们写出来就大胆投稿,我都会发表,顺便给你们可观的稿酬。”

胡明复说:“平时我还会画一些科普性质画作,杂志可以发表吗?”

“必须可以!”李谕说,“我正好想再办个《科学画报》,提升趣味性。”

胡明复道:“那就好办了!”

胡明复是给《科学杂志》投稿最多的留学生之一,而且他挺擅长写科普文章,十分注意向读者介绍各方面的新知识。

《科学杂志》头三卷就发表了胡明复的47篇文章,涉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药、天文气象、教育、军事等等,由此可见其知识的渊博。

“胡氏三杰”每一个都很牛。

老大胡敦复,就是国内已经当了大同大学校长的那位;此前有过介绍。

老三胡刚复,李谕几天前与他刚在芝加哥大学的密立根实验室见了面,是搞物理的。

眼前的胡明复是老二,与老大一样都研究数学。

胡明复很有才气,此后参与了数学名词审定工作,把美英法意日德诸文与中文译名对照,对推动国内外数学的交流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可惜胡明复回国后没多久就因为一次溺水意外英年早逝。

对了,此后姜立夫与胡家还成了一家子,——胡家三兄弟的小妹胡芷华嫁给了姜立夫。

胡适虽然学的是哲学而非科学,也没有加入科学社,但同样来凑了热闹。

胡适说:“可惜我学了一年多农学,终究不是本人所长,转入哲学系,不然也能多写几篇文章投给科学社。”

胡明复和他关系不错,笑道:“两年前你还加入了基督教会,要是你写科学文章,我简直无法想象。”

胡适挠挠头皮,有些不好意思道:“都是意气用事,我现在明白了,教会拉拢教众全靠玩弄感情手段,真后悔!”

胡适加入基督教会,是他对美国文化和生活方式极度倾慕的一个表现。

本来胡适在国内时一直宣称自己是“无神论者”,然后在美国的一次夏令营发现一名当年的同学入教后变得“言行真如程朱学者,令人望而敬爱”,于是产生了“奉行耶氏之意”。

只不过才加入半年不到,胡适就感觉不是那么回事,慢慢淡出了教会。

李谕有些好奇地问道:“胡适同学,你为什么没有继续学农学?”

胡适当初可是专门挑的专业,自信满满要学习农学。

胡适说:“我刚来美国留学时,确实想钻研农学,觉得文章之类不过是小技,救国不中用。可学了一年后,实在不适合。不仅是我本人不适合学农,我也认为所学理论不适合中国的情况。”

李谕问道:“为什么这么说?”

胡适说:“西方农业重在机械,千亩万亩良田才可施展开,而中国地多零散崎岖,不甚合适。”

李谕说:“中国并非没有大平原,偌大的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都适合开展机械种植。”

胡适苦涩道:“但机械学又实在不是我的专长,还是转而学习更擅长的文学与哲学吧。”

赵元任突然说:“文学在西洋各国确实难能可贵,但在中国则是明珠暗投,无所见长。以实际而言,似乎农学较为切用。”

胡适说:“我家中兄长也劝诫过我,但本人心中还有投身政治的想法。我观察过美国政治环境,演讲非常重要,所以下定决心转投文学与哲学。如果将来能以文学发挥哲学精神,也不失为一项成就。”

赵元任说:“以文学发挥哲学太慢!不如直接以文学发挥政治之真理,要能做成,对治国而言,功效同样不小。”

胡适点头道:“正有此意。”

胡明复笑道:“研究文学与哲学更要博览群书,适之兄不能再老是作白话诗或者写书信了。”

胡适说:“我自然会合理分配时间。”

嘴上这么说,但他在美国几年读书真的不多,主要是他的应酬太多了!多到令人咋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