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斯德哥尔摩

在第二天的报纸上,记者根据这句人畜无害的话,发布了十多篇新闻。

“独家,苏国着名科学家普罗霍罗夫教授竟然爱好异常。”

“震惊,普罗霍罗夫教授刚下飞机,就迫不及待要在这里找女朋友。”

“离奇,普罗霍罗夫教授嫌弃苏国女人样貌丑陋。”

“小道消息,普罗霍罗夫教授当天晚上竟然出现在红灯区。”

.......

可以想象得到,普罗霍罗夫教授第二天看到报纸时,他的表情多么精彩。

普罗霍罗夫教授一直信奉古老的东方哲学吃一堑长一智,从此面对西方记者的提问,直接三缄其口。

可惜的是,这年代的记者就跟吸血鬼一样,他们全靠从名人身上获取信息,编造新闻来拿稿酬和奖金。

普罗霍罗夫教授的做法明显是在砸他们的饭碗。

有好事的记者当时便拦住了普罗霍罗夫教授的路:“巴索夫教授的身体不舒服,您的身体也不舒服,是不是贵国航空公司的飞机太破旧,在空中太过颠簸的原因。”

好家伙,这明显是找事儿嘛。

现在的普罗霍罗夫教授已经成长为老鸟,当然不会上当,直接回怼了一句:“不好意思,不是因为飞机的原因,主要是你们这里的空气太污浊了,闻起来还有一股腐朽的味道。”

说完,头也不会的离开了,只留下那些记者呆愣在原地,他们没想到原本打算利用普罗霍罗夫教授来攻击对方,谁承想反被普罗霍罗夫教授噼头盖脸的骂了一顿。

普罗霍罗夫教授的话如果发表在报纸上,肯定会引来民众的不满。

于是,他们相互对视一眼,把刚才的录音删除了。

记者们没有失落太久,当一架来自北美洲的飞机降落在机场上时,他们不约而同的围了上去。

“约翰教授,约翰教授.....”

现场的气氛顿时热烈起来,有民众挥舞着花环,仪仗队也开始奏乐。有不了解情况的,还以为是科学界的大老位临了,其实走下飞机的只是约翰教授,他也是今年三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的一位。

事实上,约翰教授在微波激射器和激光器研究中贡献,远不如普罗霍罗夫教授和巴索夫教授。

不过他师出名门,有一位好的老师,再加上是北美洲人,才会受到如此的关注。甚至有媒体曾经称约翰教授是最年轻的诺贝尔奖科学奖得主。

这个称号在李东来获得医学和生理学诺贝尔奖前,也算得上名副其实,毕竟约翰教授今年才刚刚三十三岁,在一帮老家伙中,算得上年轻的了。

当医学和生理学诺贝尔奖公布后,再也没有人提起这个称号了,因为李东来才二十九岁。

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到约翰教授的心情,刚走下飞机,他便开始了表演,先是冲着下面的人群飞吻,紧接着又跳起了牛仔舞,把北美洲人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台下的记者也乐意看到这样的约翰教授,纷纷抬起摄影机对准了他。

“诸位,我现在正在斯德哥尔摩的国际机场,现场采访来自北美洲的约翰教授,大家可以看到,约翰教授似乎并没有受到东方神奇小子的影响,表现得格外活跃。这足以说明,约翰教授拥有强大的实力,这次能得到诺贝尔物理学奖实至名归,远不是东方神奇小子能够比拟的。”

“约翰教授此次获奖,说明北美洲的高等教育远超世界其他地区,这是约翰教授的胜利,也是我们的胜利....诶诶,大家伙怎么全都跑了?”

约翰教授正闭着眼睛倾听来自记者们的赞誉,突然听到一阵喧哗,睁开眼才发现面前的记者都一窝蜂的奔向一架刚刚降落的飞机,那架飞机呈现墨绿色,机身上印刷有鲜艳的红色五角星。

鲜艳的红色在冬日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的夺目,约翰教授的脸色顿时阴沉下来。

身后的助手似乎没有觉察到约翰教授神情的变化,眺望那架飞机,惊喜的喊道:“是东方神奇小子来了!我真想跟他见一面,想当面请教,如何通过自学拿到诺贝尔奖。”

这年代消息传播缓慢,国内的新闻更加闭塞,不过那只是相对于一般人而言。

当李东来获得诺贝尔奖的消息从瑞典皇家科学院传出来的时候,部委和轧钢厂的领导都清楚,李东来的相关信息再也无法保密。

倒不是无法保密,而是在没有真实信息的情况下,那些记者必然会胡编乱造,在国际上造成不好的影响。

为了避免一些不怀好意的人的恶意揣度,由部委牵线,轧钢厂出面,召集了一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对外公布了李东来的全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