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谁在怕光?

她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得足以让周围的人都听见:“老师,您先别生气。您知道上个月云南山区停电的事情吗?新闻上那个停电了还在点着蜡烛画画的小女孩,是我的表妹。她用的那些进口特效药,就是‘呼吸之间’基金会帮忙联系的。我们今天站在这里,不是为了闹事,只是想为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说一句话。”

人群中发出一阵低低的议论声。

辅导员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却被直播的镜头和周围的目光钉在原地,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

就在这时,一个戴着眼镜的男生从人群里挤出来,拿起一支笔,在旁边同学递过来的一张白纸上飞快地写下一行字,然后默默地贴在了小林他们拉起的简易背景板上:“我妈的透析费,是‘呼吸之间’帮筹的。我信他们。”

一个人的行动,点燃了更多人的勇气。

越来越多的人围拢过来,沉默地扫码,或者在纸上写下自己的故事。

那面背景板上,很快贴满了来自四面八方的、笔迹各异的证言。

城市的另一端,市第一医院顶楼的会议室里,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

周医生将一份打印整齐的《康复儿童阶段性评估报告》轻轻放在椭圆形的会议桌中央。

他的动作沉稳,眼神平静地扫过在座的每一位院领导。

“这是过去一年,接受‘呼吸之间’资助的三十七名患儿的康复数据追踪,”他缓缓开口,声音在安静的房间里异常清晰,“我建议,将这份报告作为附件,抄送一份给正在调查我们的‘合规推进会’。”

“胡闹!”分管纪律的副院长拍案而起,“周长明,你这是什么意思?嫌我们的麻烦还不够多吗?这是在给他们递刀子!”

周医生没有理会他,只是注视着始终一言不发的院长,语气恳切而坚定:“院长,这些数据不是我坐在办公室里编出来的,是那些孩子用尽全力,一步一步从病床上走出来的。每一个百分点的好转,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如果靠着社会捐助,让孩子们得到更好的治疗,恢复得更快,这叫‘非法集资’,那我每天在处方笺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开出那些昂贵的药物,是不是也算‘非法行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整个会议室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院长脸上的肌肉微微抽动,他盯着那份报告的封面,良久,才疲惫地摆了摆手:“报告不能以医院的红头文件形式外发。但是……可以作为‘内部学术交流材料’,允许……有限传阅。”

这个模糊的许可,已经足够。

当晚,这份报告的电子版就出现在了赵子轩的邮箱里。

他几乎没有花费任何时间,就将其中的核心数据和结论,制作成了一张张清晰、直观、冲击力极强的信息图。

图片发布的瞬间,他配上了一段简短的文字:“他们怕的不是账目不清,他们怕的是有人敢拿出真实的数据说话。”

网络的另一头,陈默的十指在键盘上翻飞如风。

他面前的三块屏幕上,代表着“合规推进会”网络行动小组的ID正在各个平台疯狂活动,批量举报、申请删除所有与联署相关的帖子和文章。

但这一次,陈默没有像过去那样和他们玩“你删我发”的猫鼠游戏。

他启动了早已准备好的新策略。

他将后台收集到的所有支持故事,导入一个他命名为“故事地图”的程序中。

程序自动抓取故事中的关键词和情感倾向,并以最快的速度,将图文内容自动剪辑、合成为一个个时长不超过一分钟的短视频。

这些视频被命名为“第N位见证者”系列,通过无数个匿名小号,如蒲公英的种子般,被撒向各大短视频平台。

第一个上线的视频,主角是老吴,一位邮局的退休职工。

镜头有些晃动,显然是手机拍摄的。